优化路径|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专家学者:科技创新是关键
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 , 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中国如何实现上述目标?4日 , 在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环境主题论坛上 , 多位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
自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 , 各项政策对于碳中和的引导和布局力度不断加大 , 社会各界关注碳中和的热情亦不断提升 。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 , 理解“双碳”目标 , 切入点是气候履约 , 核心是产业竞争 , 但其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具有巨大的牵引力和推动力 。“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 , 且有协同路径 。未来碳减排路径选择 , 将是“五碳并举” , 即资源增效减碳、能源结构降碳、地质空间存碳、生态系统固碳、市场机制融碳 。
“十四五”时期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要在时空协同、过程协同、区域联动、深度脱碳上优化路径 。只有科技创新 , 才能支撑我们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 , 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贺克斌表示 , 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 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表示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要实现“双碳”目标 , 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
当前 , 中国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 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 , 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
“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在谈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对策建议时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认为 , 应建立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行动体系及科技支撑的创新体系 , 围绕能源革命、产业转型、技术升级 , 突出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的创新 , 加强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碳融合等一些颠覆性技术的科技攻关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认为 ,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推动力 , 同时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生态文明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 , 但一定要把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 以此来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
【优化路径|中国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专家学者:科技创新是关键】本届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首次增加环境领域话题、安排专题研讨 , 旨在通过本次论坛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 , 更好地凝聚各方智慧力量 , 找准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有效途径 , 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采访人员 杨杰英 屈丽霞)
推荐阅读
- 中国传统文化八大类(中国传统文化八大类详细介绍)
- 店率|悦诗风吟将在中国“大撤店”,撤店率或超80%
- 中国烤鸭怎么做最好吃(烤鸭的做法介绍)
- 不粘锅|中国畅销15年的零食,却是印度生产?看完还能吃下去的是王者
- 古代|国博推出古代饮食文化展 品读中国的味道
- 豆腐|毛豆腐,不愧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
- 中国|明日腊月初一,牢记“吃3食忌5事”,祈福纳祥,日子越过越顺
- 牛腩|没想到牛肉汤背后,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中国历史果然离不开吃货
- 牛肉汤|没想到牛肉汤背后,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中国历史果然离不开吃货
- 中国传统乐器有哪些(中国传统乐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