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太闲太忙都很糟,我们如何更幸福( 二 )


此外,研究人员对比了美国人、印度人和法国人对闲暇时间的看法 。与美国人和印度人相比,法国人认为休闲是浪费时间的可能性更小——这与文化印象是一致的 。但对于那些鄙视休闲的法国人来说,负面影响也是一样的 。
Reczek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到处都有这样的信息,即忙碌和多产是多么重要 。一旦你相信这一点,并内化了‘休闲是一种浪费’,那么无论你住在哪里,都会更抑郁、更不快乐 。”
“生产”带来幸福
“改变人们对闲暇时间的看法并不容易 。一个方法是把休闲与你想要完成的事情联系起来 。”Malkoc说,“想想它是如何具有生产力、工具性和实用性的 。”
Sharif的研究同样支持这一观点,即把多余的自由时间用于生产性活动能提升幸福感 。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析了生产性活动的潜在作用 。参与者同样被要求想象每天有中等(3.5小时)或高(7小时)的空闲时间,但也被要求把这些时间花在生产性活动(如健身、跑步或业余爱好)或非生产性活动(如看电视或上网)中 。
结果发现,有更多空闲时间的参与者在从事非生产性活动时幸福感较低 。然而,当从事生产性活动时,有更多空闲时间的人的幸福感与有适量空闲时间的人相似 。
“虽然调查集中在自由支配时间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上,但我们对个人如何支配自由时间的探索证明了如果可以自由支配一整天时间,同样也会让人不开心 。”Sharif说,“因此,当人们退休或离职后,可以将多出来的空闲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这样身心才会受益 。”
此外,参加一些幸福课程可能也会受益 。
2018年,Laurie Santos推出了幸福科学课程“心理学与美好生活”,它成为耶鲁大学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 。据最新统计,有338万人报名参加了幸福科学免费课程 。参加这门课程并参与家庭作业,包括培养社会关系、编制感恩清单和冥想,真的有助于改善幸福感吗?答案是肯定的 。
在前不久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一项研究中,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参加在线幸福科学课程的人比参加耶鲁大学另一门“心理学导论”课程的人有更强的幸福感 。
【幸福感|太闲太忙都很糟,我们如何更幸福】因为与心理学课程不同,幸福科学课程要求参与者做一些已知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的运动,比如改善睡眠模式、培养锻炼习惯等 。“知识固然伟大,但光有知识是不够的,你也必须有所行动 。”该论文通讯作者、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David Yaden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