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样羹 , 一般是由春菜、油菜、芥兰、厚合菜、大菜、蒜、菠菜等七种蔬菜合煮而成 。 传说“七样羹 , 七样羹 , 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 , 奴仔吃了变红芽(面色红润) , 姿娘仔吃了如抛(朵)花 。 ”
青菜是广东人饭桌上的执念 。 /图虫创意
寓意吉祥 , 于健康也有益 , 偏偏不合我这挑食怪的胃口 。 每年妈妈都好说歹说 , 我才尽力咽下几口 , 完成任务便弃筷而逃 。
可惜 , 离家工作之后的我 , 即便口味大变 , 也难能吃上这一口从前嫌弃的菜了 。
所谓“黑暗料理” , 始终任个人口味摇摆 。 回想这些年 , 习俗纷纷为健康让位 , 当然不失为一件好事 。 但我更感谢 , 我能趁节日美食退场前 , 将那些与之有关的家庭记忆捡拾珍藏 。 那桩桩件件 , 都是我在大城市奋斗的养料 。
@卖鱼强 “鸡味 , 年味 , 就数除夕这晚最浓” 广东人向来“无鸡不成宴” 。 无论是白切鸡、豉油鸡 , 还是水晶鸡、桑拿鸡 , 都是一场晚宴中的硬菜 , 掌勺者可在闹哄哄的新年厨房中稳坐C位 , 把旁人通通变成为自己“打下手的” 。
不料 , 当春节碰上十年一遇的速冻天气 , 家中几位大厨的真正实力也惨遭封印——这一道菜刚爆炒完出锅 , 上一道菜便已透心凉 , 打火锅成了我们一家唯一的选择 。
广东的冬天 , 打边炉才是要紧事 。 /图虫创意
如果说广东家庭年夜饭吃火锅 , 是无奈之举 , 那吃鸡火锅可谓我们最后的倔强 。 需要特别标注的是 , 此“火锅”非我们平日里常常光顾的海底捞、谭鸭血、凑凑等彼“火锅” , 规矩不是一般多 。
长辈们常用“开窝”或“浸鸡”两词概括这顿饭 , 前者代表了边吃边加热的用餐形式 , 后者则点明这场仪式的核心环节、重中之重 。
浸 , 即浸泡 , 用什么样的汤来浸泡鸡 , 浸泡什么样的鸡 , 鸡什么时候“下汤” , 什么时候“出浴” , 决定权与话语权都掌握在其中一位长辈手中 。
那么 , 谁来话事呢?
往年大家比的是厨艺 , 较量的是实力;今年改吃火锅 , 没给厨艺留下多少发挥的余地 , 所以大家又改赛“资源”了 。
所以亲戚聚齐后 , 年饭开席前 , 弥漫在凝固空气中的明枪与暗箭 , 除了“找对象没有啊”“年终奖发了多少啊”等灵魂拷问 , 还有关于鸡的凡尔赛比拼——
紧密的闲扯间 , 有人看似不经意地透露自己带回来的鸡 , 是托人从高明农村弄来的 。 一听这话 , 大家便知晓“该来的终于来了” , 纷纷亮出“自家鸡”的出身 。 连它孵化于哪年夏天 , 最爱在哪颗果树下遛弯 , 也能被悉数吹嘘出来 。 但凡有因为年前太忙 , 匆匆在楼下市场买了两只就往家里赶的 , 都早早闭了声 。
最终 , 一只除夕早晨才刚自遥远的湛江送来的“大骟鸡”从众鸡中拔得头筹 , 成为了当晚的主角 。 而姑妈作为它的“经纪人” , 也升级为年夜饭主厨 , 有权力决定这锅浸鸡的汤是该放山珍蘑菇 , 还是海味花胶 , 亦或者只简单地片两片姜 , 保持它最极致的“原鸡原味” 。
“鸡有鸡味”是对鸡的最大褒奖 。 /图虫创意
姑妈选了A选项 。 一番简单的洗和斩之后 , 大家终于围坐在蒸汽腾腾的锅边 , 水开下肉 , 水再开调小火 , 先吃肉 , 再喝汤 , 这是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打破的原则 。 即便你想先烫两颗牛肉丸吃吃 , 都会被安上“破坏了这锅汤”的罪名 。 小时候同样寒冷的春节里 , 我没少因此而挨骂 。
直到今天 , 我似乎也仍然不太明白广东人所追求的“鸡有鸡味” ,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味道?也琢磨不透 , 为何刚刚还在暗自较量的长辈们 , 到了饭桌上又迅速组建出一“夸夸群” , 赞美鸡肉之紧实、弹牙 , 称其为“靓鸡” , “如果不是牺牲太早 , 那还会更好吃” 。
推荐阅读
- 牛筋牛腩火锅怎么做(牛腩火锅怎么做)
- 钙片过期了还能吃吗(钙片过期了还可以吃吗)
- 河南|河南新乡市六大名菜,每道菜都是新乡人的心头爱,你吃过几道呢?
- 蛋糕|蛋糕店不花钱裂变大量客户的营销思路,你用过吗?
- 做魔芋的技巧(魔芋制作全过程)
- 地膜种大蒜方法和过程(怎么种植地膜大蒜)
- 羊肉怎么做不烂(羊肉如何做不烂)
- 过期的肥皂可以做什么东西(过期的肥皂有什么用)
- 拜新年歌词(拜新年的歌词)
- 红薯|红薯焖鸡块你吃过吗?比土豆炖鸡肉好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