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中国学者今日发6篇Nature,中科院收揽5篇( 四 )


耶鲁大学Mark A. Lemmon(第一作者胡淳为华人)团队
发现一类癌症靶向治疗的潜在影响
Nature|中国学者今日发6篇Nature,中科院收揽5篇
文章图片

耶鲁大学Mark A. Lemmon(胡淳为第一作者)团队在《自然》在线发表题为“Glioblastoma mutations alter EGFR dimer structure to prevent ligand bia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常见的细胞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突变,会阻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区分其激活配体 。
EGFR在人类癌症中经常发生突变,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 。EGFR抑制剂在肺癌中取得了成功,其中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突变激活了受体,但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 中却没有,其中突变仅发生在细胞外区域 。
该研究使用 X 射线晶体学,进一步表明 R84K GBM 突变使 EREG 驱动的细胞外二聚体对称,因此它们类似于通常在表皮生长因子中看到的二聚体 。
相比之下,第二个 GBM 突变 A265V 重塑了关键的二聚化接触,以增强不对称 EREG 驱动的二聚体 。该研究结果证明了 EGFR 在 GBM 中改变配体识别的重要作用,对靶向治疗具有潜在影响 。(作者 赵广立)

推荐阅读